找到相关内容76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永明延寿的生因说

    …[13]   信心法门如此殊胜,因此,加强信心即是修行,即是培植善根,信心成就即可上品往生。所以,属于善导流的日本净土自己的信徒第一强调和要求的就是信心。当然,单凭这一点是不能...多少”,却不知何故,依然一向不受重视。所以,现在延寿明确提出了“但发心者,决定得生”,可以说是填补了净土生因思想的一个空白,是净土做出的一个巨大贡献。   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1457162.html
  • 天台与华严圆教意涵之解析

    有心要追求生命理想者,知道何者才是最终极之“”,乃不致将世俗之,当为绝对圆满之,而终身集力以赴,最后发现所求落空,致生悔恨。唯世间各种“”作评骘,一则本人未具此能力,再则易起有诤。故本文不拟尝试,仅佛教内各宗作说明,且是以历来祖师及当今大德、学者之意见为依循,如此,庶几无病也。要简别各宗各教之高下,这便涉及判之问题。  所谓判,乃将佛说法四十九年,所说之各种法门、经典,加以了解消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0457589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自序(1)

    意义,也许学者们看法不同,而当时有四卷‘楞伽’的传授,是不容怀疑的事实。如‘达摩论’的“藉教悟宗”,宗与举,就是出于‘楞伽经’的。“慧可传”又说:“那满等师,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,随说随行”。那是慧...从上两则,可看出北朝王室与民间传说──重禅轻(宣讲经论)的情形。隋唐统一,奠都在长安(洛阳为东都),军政大抵是继承北朝的传统;皇室佛教的观念,也大致相近。复兴佛教的隋文帝,禅师特别尊重,如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058219.html
  • 开佛法本意,扬慈悲真髓——漫话佛教医学(2)

    、寺院为病人提供医疗照护情况来看。然而,也可从佛道两高僧及神仙的神异记载,反映佛道两教皆重视医疗。据蒲慕州研究,在《高僧传》中,至少有86位高僧的事迹多少具有某种神异的性格,占总数的三分之一。与...因果报应,获得麻疯病。在《千金翼方》卷二十一载有耆婆治恶病,其文说:“(恶病)胡云迦摩罗病。世医拱手,无方治,名曰正报。”意思就是说麻风病是报应之病,医生也束手无策。治疗方法印度医学渊源甚早,至少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559655.html
  • 儒佛道三教关系和我国佛教的发展

    和人们佛教的全  面把握,魏晋以后,“格义”才逐渐被废弃不用。但也有一些比附配合仍被保留了下来,成为中  国化佛教的一部分。例如在汉魏间的一些佛典译文和注释中常常出现的以儒家“五常”来比拟佛  “...矛盾最初被双  方互相利用的需求所掩盖,但随着双方势力的增强就会日益突现出来,《理惑论》道教的批  判,可说是拉开了此后长期的佛道二之争的序幕。  随着佛教在三国两晋时的逐渐兴盛,佛道之间的矛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4960040.html
  •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、西亚的古代交通——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

    是一种传说,很可能是接受了一个本的传说, 因为本的传统是一切都来自于天上,天非常敬崇。”[4]意大利学者杜齐(G.Tucci)则断言说:“无论如何,吐蕃接受佛教或佛教在吐蕃的传播都被归于了...佛教传入西藏高原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;[7] 第二,这个传说将佛教传入西藏的方式归结为“从天而降”,带有本“天”的崇拜特征,暗示着早期佛教的传播与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,这符合西藏宗教发展的线索,...

    霍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3964242.html
  • 契入真理之境的智慧(1)

    之."   在"境妙"这一节里,智者大师将佛教教义以及他自己真理的认识综合了起来,组成了一个有系统的佛教真理体系,共阐述了六个种类的真理.每种真理皆归属在智者大师"四教义"的判体系之下,即每一类真理皆由四个这一特定真理的认知层次所组成,分别属于藏,通,别,圆四.四真理认知程度的不同,而有深,浅之分.因有这四种层次的区分,各类真理之间属于同一教义之境便能互相和合,互为诠释,使每一类特定的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767302.html
  • 宝藏论

    人不久。即入真寔无上道也。何以故。为了正见根本故也。又所言离者六入也。所言微者六识也。若混六为一寂静无物。非五四三。非九八七。但圣人应机设执不同。究竟理中都无名字。譬如虚空离数非数离性非性。非...。触物动作。如火煌煌。故圣人立正。置真谟。使无知之侣。上下相依。修无为。息有余。渐至乎如如。如如之理。同本真轨。不可以修证。不可以希冀。惟寂灭性耳。夫真也者。无洲无渚。无伴无侣。无涯无际。无处无所。...

    僧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069578.html
  • 韩愈论佛骨表的缘起及其内容分析(1)

    情非得已,韩愈也不至于蔑视儒家礼法,冒渎犯上,写下这篇著名的刺君之文。以下试由韩愈以前唐朝臣反佛道二的谏表,分析时人看待佛道的角度,以其韩愈反佛道思想的启发与影响,再由韩愈谏表及其他反佛道文章一窥...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,并没有完整的宗教组织,直到魏晋以后,在政治地位上,道教才得以与佛教正式相庭抗礼,互争教权。[9]而二儒教的威胁及社会国家的影响,也是在本身信仰普及,势力坐大后,才令一般朝臣...

    谭澎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2470615.html
  • 天台别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天台别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  刘朝霞  内容提要:南北朝地论学派与摄论学派的思想属于广义的唯识学,影响了天台智者判思想的形成,尤其真谛翻译的《大乘唯识论》的“别”观念,智者的“别判影响很大。智者基本判唯识学思想为别有门,既殊胜于通教,又稍逊于圆教,且不同于别教空门的三论思想。  关键字:唯识古学,别,道种智  一、唯识古学概况及天台智者的影响  唯识学经典和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